项目拟建设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引进高新炭材拥领域专利技术石墨化工艺,拟建规模80台石墨化炉,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成为中国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基地和国内最大的低硫低氮增碳剂供应商。
负极材料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碳材料包含石墨类材料和无定形碳材料。石墨类碳材料又可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改性石墨;无定形碳材料可大致分为软碳和硬碳。非碳材料可分为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氧化物和泰基材料。
人造石墨性能优于天然石墨,市场占比保持高位。天然石墨虽然具备成本和比容量的优势,但是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充放电倍率表现更为优秀,因此人造石墨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容量的车用动力电池和中高端消费锂电,天然石墨大多数都用在小型锂离子电池和一般用途的消费锂电。
负极材料市场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得益于下游需求迅速增加,带动锂电池产业链负极材料等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1年1-11月国内负极材料产量62.67万吨,同比增长98.8%,目前国内负极材料企业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头部公司凭借产品、客户、产能和成本等优势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中贝特瑞占比24%、江西紫宸占比16%,杉杉股份占比15%,CR3达55%。
石墨化是指非石墨质炭经高温热处理,转变成具有石墨三维规则有序结构的石墨质炭,高温需要2000°C以上的。最初起源于碳素制品行业,是生产石墨电极的必备工序。石墨化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炭材料的热、电传导性,提高炭材料的抗热震性和化学稳定性,使炭材料具备润滑性和抗磨性,提高炭材料纯度。
在双碳背景下,由于石墨化加工的高能耗,目前内蒙地区对于独立的第三方石墨化加工新增产能将愈发趋严,审批难度加大。同时石墨化代工价格走高情况下,新增负极产能在石墨化自供比例不足的企业纯收入压力较大,未来一体化产能建设将是趋势。由于石墨化重资产,一体化趋势将准入门槛提高,整体平均单吨投资额将达到3.4万/吨,较单投资负极产线万/吨要翻一倍。
中国对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支持政策大多分布在在下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应用领域和材料领域。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锂电池材料技术进一步升级,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化学储能和电池材料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大目标纲要》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重点突破动力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兼容互通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完善持续支持的政策体系,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障性井网项目之外的项目采用市场化并网机制,项目方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条件,包括电化学储能等灵活调节能力等。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
2021年7月,国家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
项目的总投资为10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82060.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17694.3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6571.50万元,土地费用5000.00万元,另外的费用为403.90万元,预备费2390.3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294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5000.00万元。
项目正式运营达产后,可实现年均出售的收益55000.00万元,年均总利润为20823.49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0.8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83%,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64年。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